- 相關推薦
小學教師見習計劃(通用9篇)
日子如同白駒過隙,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,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計劃。計劃怎么寫才能發(fā)揮它最大的作用呢?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見習計劃,歡迎閱讀,希望大家能夠喜歡。
小學教師見習計劃 1
在實行素質(zhì)教育、加強課程改革、注重學生能力的今天,創(chuàng)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,培育學生完整的人格,是班主任肩上責無旁貸的重任。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組織者,領導者和教育者。為使一個班形成堅強的集體,學生能按照培養(yǎng)目標,成長為德、智、體全面發(fā)展的一代新人,在班主任工作中,我將會不斷學習、探索,創(chuàng)造性的開展工作,我特擬定了小學二年級班主任工作計劃。
一、建立學生一日常規(guī),培養(yǎng)學生自理能力。
教育就是幫助人養(yǎng)成良好的習慣,良好的習慣是終身享用不盡的財富。為培養(yǎng)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,我會利用班隊課和晨會時間讓學生學習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(guī)范》,結合學生年齡特點,開展文明語言、文明行為等活動。通過學習教育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,養(yǎng)成文明、有禮貌、愛師長、愛學習、互相友愛等行為習慣,樹立人人爭做合格小學生的意識。加強學生隊伍的管理,包括排隊做操、排隊上、下樓、排隊吃飯、排隊放學、排隊集會等。培養(yǎng)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,包括課前的準備、上課集中精神聽講、自覺完成作業(yè)等。
二、循循善誘,做好問題生的轉化工作。
由于“問題生”往往和老師有隔膜,存在抵觸或逆反心理,所以一定要注意技巧,我認為以下幾點很重要:
第一,充分尊重愛護學生,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和自信,因為只有對學生發(fā)自內(nèi)心真摯的愛,才能給他們以鼓舞,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,才能點燃學生追求上進、成為優(yōu)秀生的希望之火。
第二,要注意表揚和批評的藝術。對學生寬容但不放縱,嚴格但不苛刻,這很重要,學習能力差的孩子,他們往往看不到自己的`優(yōu)點和長處,容易自卑,孤立封閉自我。這就要求我們善于抓住他們的閃光點,讓學生體會愉悅成功感和被人尊重的感覺,從而產(chǎn)生上進的源動力。
第三,要為學習能力差的孩子創(chuàng)造良好的環(huán)境和氛圍。可以和班內(nèi)任課老師及一些優(yōu)秀生協(xié)調(diào)配合,讓他們多關心、指導,幫助他們戰(zhàn)勝自我、突破自我、重塑自我。同時,取得家長的理解、信任和支持,做好堅強的后盾。
三、認真上好每一節(jié)德育課。
積極參加每星期的德育教研工作計劃,精心設計好每一個主題班隊會,上好每一節(jié)德育課,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、真實的活動過程中,潛移默化地自我教育,自我管理,自我規(guī)范,以達到良好的效果。
四、協(xié)調(diào)與家長的關系,開好家長會。
孩子的進步,集體的成長,離不開教師,也離不開家長。在校外,我會經(jīng)常和家長聯(lián)系,交流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情況。對學生的優(yōu)缺點不夸大,也不縮小,采取與家長共同研究和商討的態(tài)度,爭取和家長配合,推動家庭和校外教育,促進學生德、智、體全面發(fā)展。在家長會中可以打破以前老師說學生聽的模式,家長可以談談教育的心得、心中的疑惑,學生也可以說說自己學習的心得、自己的感受,做到人人互動。
五、確立班集體的奮斗目標。
班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,是班集體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,班集體如果沒有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,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。所以,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集體的奮斗目標,這個目標應是遠期、中期、近期的結合,逐步實現(xiàn)目標的過程會產(chǎn)生激勵效應,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。作為班級組織者的班主任應結合本班學生思想、學習、生活實際,制定出本班的奮斗目標。在實現(xiàn)班集體奮斗目標的過程中,要充分發(fā)揮集體每個成員的積極性,使實現(xiàn)目標的過程成為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過程,每一集體目標的實現(xiàn),都是全體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,要讓他們分享集體的歡樂和幸福,從而形成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。
小學教師見習計劃 2
班級基本情況:
共有61名學生,29名男生,32名女生。其中四名學生本學期剛從外校轉學,平均年齡為9歲。全年學生人數(shù)最多,班級氣氛活躍,集體榮譽感強,學生對各種活動熱情高漲。班上有特長的學生也很多,體育、舞蹈、聲樂、器樂等方面都有特長生。父母注重孩子的全面發(fā)展,許多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定的計劃,但有些學生仍然缺乏意識,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,需要老師的提醒和監(jiān)督。班上的'班干部能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,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能起到很好的組織和監(jiān)督作用。如收集作業(yè)本、組織早讀、眼保健操等,為教師分擔了相當一部分工作。由于年齡小,有些學生自制力差,往往無法控制自己。他們喜歡在課堂上隨便說話或做小動作,不認真完成作業(yè)。許多行為習慣需要進一步培養(yǎng)。
主要實習工作:
(一)班級組織建設
(2)班級日常管理
(3)班級活動管理
(四)班級教育力量管理
(5)其他方面
日常工作:
。1)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,包括學生的主要思想、學習現(xiàn)狀、學習成績、優(yōu)秀學生和后進生。向原班主任介紹班級情況,與學生交談。
。2)做好班級日常管理工作。督促學生早操和校會排隊。指導早讀,組織學生吃飯、午休、作業(yè),督促學生下午打掃衛(wèi)生。
(3)批改作業(yè)、批改周記、作文、試卷。
(4)開展主題班會。
(五)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。
(6)認真寫實習日志。
具體安排:
1、第一周:熟悉課堂日常工作,盡快熟悉學生,記住名字,了解部分學生的情況。在校長的指導下,盡快熟悉課堂管理工作。
2、第二周: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參與班級管理。早操、校會、眼保健操、早讀、午餐、午休、作業(yè)完成、清潔、自學等。組織學習樂師附屬小學文明禮儀。
4、第三周:對個別學生進行教育,對班級學生進行安全教育,培養(yǎng)參與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。
5、第四周:寫班主任工作總結。
小學教師見習計劃 3
一、見習目標
掌握低年級語文課堂組織技巧,能獨立管理 20 分鐘的識字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。
學會設計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.拼音游戲,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。
熟練運用 3 種以上課堂評價語,如 “你的發(fā)音像小喇叭一樣清楚”“這個比喻讓漢字變活了”。
二、時間安排(4 周)
第 1 周:觀察適應
每天旁聽 2 節(jié)語文課,重點記錄老師如何用 “開火車”“摘蘋果” 等游戲教拼音;觀察課間操時如何引導學生排隊,記錄 3 種維持秩序的方法(如 “小火車要出發(fā)啦,誰的隊伍最整齊?”)。
第 2 周:輔助參與
協(xié)助老師批改課堂練習,用紅筆圈出規(guī)范書寫的字并畫小星星;參與課后輔導,教 2 名拼音薄弱生認讀聲母 “zh、ch、sh”,設計 “聲母卡片配對” 游戲。
第 3 周:片段實踐
獨立執(zhí)教 10 分鐘識字課(內(nèi)容:“日、月、水、火”),用象形字圖片引導學生聯(lián)想;課后請指導老師點評 “如何讓肢體語言更夸張生動”。
第 4 周:綜合提升
完整設計 1 課時教案(《秋天》第一課時),包含 “看圖說秋天” 口語練習和 “給落葉涂顏色” 美術融合環(huán)節(jié);參與家長會,學習如何向家長反饋學生識字進度。
三、成果形式
整理《低年級語文游戲集》,收錄 8 個拼音、識字小游戲及效果記錄。
提交 2 份課堂觀察報告,分析 “老師如何處理學生注意力分散問題”。
小學教師見習計劃 4
一、見習目標
理解 “情境教學法” 在數(shù)學課堂的應用,能設計 1 個購物情境解決 “兩位數(shù)乘法” 問題。
掌握課堂提問技巧,區(qū)分 “回憶型問題”(如 “乘法口訣背一背”)與 “探究型問題”(如 “為什么 3×12 可以拆成 3×10+3×2”)。
學會用 “錯題分析表” 記錄學生計算錯誤類型,如進位忘記加、數(shù)位對齊錯誤。
二、時間安排(6 周)
第 1-2 周:學科認知
旁聽不同老師的.數(shù)學課,對比 “講授式” 與 “小組合作式” 教學效果;記錄 “除法豎式” 教學中,老師如何用 “分小棒” 演示算理。
第 3-4 周:技能實踐
帶領 4 人小組完成 “測量教室” 活動,指導學生用卷尺測量并記錄數(shù)據(jù);設計 “超市購物” 角色扮演游戲,讓學生用模擬幣計算 “買 3 支鉛筆和 1 塊橡皮需要多少錢”。
第 5-6 周:獨立嘗試
獨立上 1 節(jié) “年月日” 練習課,用 “生日猜猜猜” 游戲鞏固知識點;制作 “錯題銀行”,收集學生常見錯誤并標注改進方法(如在豎式旁畫小箭頭提醒進位)。
三、考核指標
能獨立設計包含 “動手操作” 環(huán)節(jié)的教案,學生參與率不低于 90%。
寫出 500 字反思:“如何讓數(shù)學計算課不枯燥”。
小學教師見習計劃 5
一、見習目標
掌握晨檢 “一看二問三摸” 流程:看精神狀態(tài)、問有無不適、摸額頭測體溫。
能組織 1 次 15 分鐘的.班會,主題如 “我的書包我整理”,包含示范、比賽環(huán)節(jié)。
學會與家長進行 2 分鐘有效溝通,如 “今天小明主動幫同學撿文具,在家也可以多給他自主做事的機會”。
二、時間安排(5 周)
第 1-2 周:日常觀察
跟隨班主任記錄班級日志,重點關注課間糾紛處理(如 “兩人搶跳繩時,老師說‘我們來定規(guī)則,每人跳 10 下輪換’”);學習如何填寫《學生出勤表》《健康監(jiān)測表》。
第 3 周:專項實踐
負責周三晨檢,用卡通貼紙獎勵帶齊紅領巾的學生;設計 “班級之星” 評選表,包含 “發(fā)言積極星”“整理小能手” 等 6 個獎項。
第 4 周:活動組織
策劃 “圖書角整理日”,教學生按 “童話書、科普書” 分類擺放;觀察放學后如何指導值日生打掃,記錄 “擦黑板要從上到下” 等小技巧。
第 5 周:家校溝通
協(xié)助召開線上家長會,負責整理家長提問并分類:學習類(3 條)、生活類(5 條);嘗試給 2 位家長打電話反饋學生情況,提前寫好溝通提綱。
三、成果形式
提交《班級管理小妙招》,收錄 8 個實用方法(如 “用‘安靜小魔法’手勢代替大聲呵斥”)。
完成 1 次班會方案設計,附現(xiàn)場照片和效果分析。
小學教師見習計劃 6
一、見習目標
能設計 “校園植物觀察”“廢物利用手工” 等符合小學生年齡的.實踐活動。
學會指導學生記錄活動過程,如用圖畫 + 文字完成《我的種植日記》。
掌握活動安全預案要素:活動范圍、分組名單、應急聯(lián)系人電話。
二、時間安排(3 周)
第 1 周:活動觀摩
旁聽 “包餃子” 實踐課,記錄老師如何分配任務(揉面組、搟皮組、包餡組);學習如何強調(diào)安全(“搟面杖要握穩(wěn),不對著同學”)。
第 2 周:方案設計
合作設計 “校園尋寶” 活動:用地圖標記 5 個打卡點(如 “找到 3 種不同形狀的樹葉”),準備任務卡和小獎品(貼紙、鉛筆)。
第 3 周:組織實施
協(xié)助老師開展活動,負責第三組指導,用鼓勵語如 “你們發(fā)現(xiàn)的這片楓葉像小手掌,觀察得真仔細”;收集學生作品,分類整理成 “實踐成果墻”。
三、考核標準
活動中學生安全無事故,任務完成率不低于 85%。
寫出《實踐活動反思》,分析 “如何平衡趣味性與教育性”。
小學教師見習計劃 7
第一周:熟悉教學環(huán)境與課程體系
跟隨指導教師旁聽 3-4 節(jié)不同學科的常態(tài)課,記錄課堂結構、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設計及師生互動方式,課后與指導教師交流聽課心得。
研讀小學 1-2 年級的`語文、數(shù)學教材及教學大綱,明確各單元教學目標、重難點,整理出《教材核心知識點清單》。
觀察指導教師備課流程,學習如何根據(jù)學生學情調(diào)整教學方案,嘗試撰寫 1 篇簡易教案(如一年級語文《拼音入門》),交由指導教師批改。
第二至三周:參與課堂教學輔助
協(xié)助指導教師進行課前準備,包括制作教具(如數(shù)學圖形卡片)、布置課堂板書框架、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等。
在指導教師指導下,承擔 10-15 分鐘的課堂教學片段(如二年級數(shù)學 “20 以內(nèi)加減法” 練習課),課后根據(jù)指導教師反饋修改教學設計。
負責批改 50 份學生作業(yè),學習如何通過作業(yè)分析學生知識掌握漏洞,形成《作業(yè)問題分析表》并反饋給指導教師。
第四周:獨立設計與展示微型課
獨立設計 1 節(jié)完整的 40 分鐘課程(自選學科與課題),包含教學目標、教學過程、板書設計及課后作業(yè)布置,經(jīng)指導教師審核后進行模擬授課。
邀請同年級組教師聽課并收集評價意見,重點改進 “課堂提問有效性”“時間分配合理性” 等問題,形成《教學反思報告》。
總結四周教學實踐心得,制定后續(xù)個人教學能力提升計劃(如每周練習 1 個教學技能:情境導入、小組合作組織等)。
小學教師見習計劃 8
第一周:班級日常管理觀察
全程跟隨指導班主任參與班級一日活動,記錄早讀、課間操、午休、放學等環(huán)節(jié)的管理流程,重點觀察如何維持課堂紀律、處理學生矛盾(如同桌搶文具糾紛)。
學習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(guī)范》,協(xié)助指導班主任檢查學生儀容儀表、作業(yè)上交情況,熟悉班級獎懲制度(如 “小紅花積分制”)。
與 3-5 名不同性格的學生進行簡短交流(如課間詢問 “最喜歡的課程”),初步了解班級學生特點,建立《學生基本情況檔案表》。
第二至三周:參與班級事務管理
協(xié)助組織主題班會(如 “文明禮儀我做到”),負責前期材料收集(如制作 PPT、準備互動小游戲),在指導教師指導下主持 5-10 分鐘的班會片段。
承擔 1 次課間操整隊、2 次午休紀律管理工作,學習如何用簡潔指令引導學生,記錄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。
參與班級文化建設,如設計黑板報邊角裝飾、整理圖書角書籍,學習如何通過環(huán)境布置營造班級氛圍。
第四周:家校溝通與應急處理實踐
觀摩指導班主任與 2 位家長的'電話溝通(如反饋學生課堂表現(xiàn)),學習溝通話術與語氣,模擬撰寫 1 份《學生在校情況反饋單》。
跟隨指導教師處理 1 起班級突發(fā)情況(如學生輕微磕碰、課堂物品損壞),學習應急處理流程及與家長的溝通技巧,形成《突發(fā)事件處理筆記》。
向指導教師請教 “如何培養(yǎng)小班干部”“如何關注特殊學生(如留守兒童)” 等問題,整理成《班級管理錦囊》。
小學教師見習計劃 9
第一至二周:教研活動參與
參加學校語文 / 數(shù)學教研組每周例會,學習如何開展集體備課、課題研討,記錄教研活動中提出的教學改進建議(如 “低年級識字教學趣味化策略”)。
跟隨指導教師參與 1 次跨校教研活動(如區(qū)級小學科學公開課),撰寫《教研活動觀察報告》,重點分析 “公開課與常態(tài)課的差異”“專家點評的核心觀點”。
閱讀 3 篇小學教育類核心期刊論文(如《小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'有效性研究》),摘抄關鍵理論并結合見習觀察撰寫 500 字讀后感。
第三周:多元教學技能學習
向音樂、美術教師請教 1 項藝術教學技能(如簡筆畫在語文課堂的應用、兒童歌曲教唱技巧),并在班級活動中嘗試應用。
學習使用 1 款教學輔助工具(如希沃白板、班級優(yōu)化大師),完成 1 份包含動畫、互動習題的課件制作,用于輔助指導教師的課堂教學。
觀察并記錄學校心理咨詢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情緒疏導,學習 2-3 句安撫學生情緒的常用語(如 “我知道你現(xiàn)在有點難過,我們一起想想辦法”)。
第四周:綜合實踐與總結
協(xié)助組織 1 次校級活動(如 “校園讀書日” 班級展示),負責活動流程策劃、學生分組安排等工作,總結活動組織中的經(jīng)驗與不足。
結合前三周見習內(nèi)容,完成 1 份《小學教育見習綜合報告》,涵蓋 “教學認知”“班級管理感悟”“教研對教學的作用” 三個板塊,字數(shù)不少于 1500 字。
與指導教師進行一對一訪談,明確自身在 “專業(yè)知識儲備”“溝通能力”“應變能力” 等方面的優(yōu)勢與短板,制定為期 3 個月的針對性提升計劃。
【小學教師見習計劃】相關文章:
小學教師見習工作計劃08-06
小學教師見習班主任工作計劃(通用9篇)01-20
見習教師參培計劃01-02
見習生的周工作計劃10-24
見習班主任工作計劃09-20
醫(yī)院見習報告06-20
教育見習體會05-21
醫(yī)院見習報告09-12
崗位見習報告08-20